close


八八水災後,旗山鎮也遭大水侵襲
在旗山老街媽祖廟的後方是美食小吃聚集之處
最想念那攤"臭豆腐"了~這天好不容易抽空回來,
當然要看看老街復原的情形怎樣了(畢竟也將近快一年的時間)



旗山舊稱蕃薯寮街,傳說清朝以前旗山並沒有村莊,
每天往返此地的行人,可看見一位老太婆在路旁蓋一座茅寮,賣著蕃薯(地瓜),
讓過往旅客有充饑及休息歇腳的地方,久而久之就形成村莊,叫做「蕃薯寮」。
1920年選擇境內最高的山「旗尾山」命名為「旗山街」,
1946年台灣光復後,正式改名「旗山鎮」。





由於旗山鎮發展相當早,歷經多樣化文化的洗禮,
集中在復興街、中山路、華中街一帶,長長的街道呈現多樣化的風貌,
以糖廠小火車旗山站為起點,附近的街屋有平埔族與漢人混居的土埆厝茅屋、
漢人的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、全省獨一無二的石拱回廊街屋、
富麗堂皇的仿巴洛克街屋,再加上歐洲都鐸式建築風格的旗山火車站、
純粹中國式建築的洪厝、豪華的吳家古宅,簡直就是一條建築活標本



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,大量引進巴洛克式建築,取代原有中國傳統式建築,
使台灣徹底日本化,雖然沒有達到目的,卻對台灣建築帶來重大影響,
使隨後的台灣建築有更多風貌及想像空間。
旗山連棟成排的仿巴洛克式街屋,保存的相當完好。



興建期間集中在1920~1930年,旗山糖業開發帶來穩定經濟的年代,
配合街道改建陸續建造,內部大都仍為閩南木造架構的樓房,採用鋼筋混泥土結搆,
外部以清水磚、磨石子、磁磚裝飾,而且強調柱子、門窗、窗台樣式,
尤其重視立面樣式的設計,表現工匠們的巧思及手藝。
旗山仿巴洛克式街屋外觀最大的在「山頭」,有鳥獸、花草、貝殼等圖騰飾物,
尤其特殊的是藉中、英文或羅馬文文字,顯示家族姓氏,在典雅莊重中更透露出大戶之風。
整條街屋相連建造,構成統一、典雅、壯觀的畫面,
因此仿巴各克街屋也被稱為「台灣牌樓厝」。



石拱迴廊又稱亭仔腳,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,結合原有台灣街屋規劃的旗山街道,
由15塊沙岩堆疊,最後利用中央倒梯形拱心石銜接,與建築物作完美的組合,
形成石拱迴廊,尤其在轉角處,藉由迴廊內部牆墩,分出三道圓拱,呈放射狀散開
旗山石拱迴廊位置在旗山鎮復新街21、23、25、27、29、26、28、30、32號、中山路3號
在旗山鎮內隨意詢問路人都可輕易到達現場參觀。

*三哥臭豆腐:每到旗山必吃,皮脆心軟,尤其是泡菜更是一絕,位於旗山老街中山路上




*朝林鮮果汁:是間60年的老店,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楊桃杏仁露,楊桃的香氣加上杏仁的清涼,十分值的品嘗喔


*老街101養生手工饅頭:純手工製做,麵皮Q彈怡人




PS.其它老街小吃食記紀錄,待我好好吃過一遍,再跟大家報告吧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宮保雞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