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座落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89號的「勝興車站」,為苗栗縣政府88年公告指定之古蹟。
建於民國前5年4月,原名「十六份驛」,於民國48年1月才改為勝興。
身為台灣西部鐵路最高點,勝興車站最特別的不只是它的歷史,
耐震的建築,還讓勝興車站毫髮無傷的躲過民國24年的「台中州大地震」。
其中它的本體建築,不但是日式木造站房,裡頭的柱、樑銜接處還不使用釘子接合,
且柱樑上刻有的八卦和矛頭式樣,及屋簷連續呈現的鋸齒狀,
在風水考究上,有趨吉避兇之用,為其他車站少有。
海拔402.326公尺,是全台縱貫鐵路的最高點,自87年9月23日最後一班列車駛出軌道後,
勝興車站每到週六、日就是遊客如織的場景,除了讓人流連忘返外,
勝興車站鄰近商家所飄出的濃濃客家采風,依山傍水的閑意自居,慵懶的生活步調讓人稱羨。
而車站旁的勝興客棧、月台茶棧,及十六份餐廳等,不但有的是早期運炭的中繼站,
近代更自立自強的發展成道地客家美食、米食與品茗的好地方。
舊山線北起三義車站、南至豐原北號誌站,橫跨了苗栗、台中兩縣,
勝興車站就位於舊山線中。勝興車站建於民國前五年(1907年),
當時只是一處信號場,民國19年時由信號場變成「十六份停車場」,
開始一般客貨業務。由於勝興站一帶當時有十六座蒸餾樟腦的腦灶,
所以站址所處地的舊名才叫十六份,在勝興車站月台邊就可看到斗大的「十六份」舊名遺跡。
之後,民國24年(1935年)改稱「十六份驛」;到民國47年2月因行政區位於勝興村,
才改名為「勝興」站,一直沿用至今。
這間店家有提供明信片郵寄服務,還有很多DIY的商品喔!
在二號隧道出口處不遠的一條支線,就是用來讓爬不上坡的火車退回去再加速的「折返線」,
這樣的路線設計在台灣是唯一的。
被譽為「台灣鐵路藝術極品」的龍騰斷橋建於九十年前時,
原來的橋樑構成是由磚拱、鋼鈑梁和鋼桁梁分段構成。 ...
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廿一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殘,
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,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,
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見證。
PS.感謝吳小婉和老爺子的便車,給我一個"收心操"的紀念,更多相片請至相簿區觀看喔